近年来,液体洗涤剂生产发展迅速,市场上产品种类很多,主要有洗洁精,洗发水、沐浴露、洗手液、洗衣液、丝毛洗涤剂、衣领净,油污清洗剂等。这类产品溶解速度快、分散性好,使用方便,易添加功能性添加剂的成分,产品更新换代快,适应了当今社会消费者求新求变的需求,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肥皂和香皂类洗涤用品。
在生产中,液体洗涤剂虽具有生产过程和工艺都较简单无需高温高热、节约能源、生产数量易于控制,产品种类繁多,易实现产品的生产多品种、多功能化等优点。但与固体洗涤产品相比,液体产品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中细菌污染而发生变质,不易长期保存,若在生产过程中不加严格控制好关键的质量控制点,产品质量就难以保证。下面就液体洗涤剂产品中厂见的几个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归纳如下:
产品浑浊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为:1.某些原料杂质较多,致使原料在水中溶解度较低,这时应更换配方中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原料。
2.无机增稠剂加入数量过多。液体洗涤剂中常用的增稠剂氯化钠(NaCl)的一般使用量为1%~4%,当加入量过多,粘度反而会降低,洗涤剂变浑浊。
3.一些液体洗涤剂在刚出厂时是清亮透明的,但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变浑浊了,这是由于产品生产环境中的温度较高,产品运输和保存的环境的温度较低。一些原料在低温下因溶解度降低而使洗涤溶液发生浑浊。因此,产品中各种原料的加入量应按照室温下不发生溶解度变化来添加。
4.溶液的pH值不在碱性范围。在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的洗涤剂中,通常先用烧碱(NaOH)与它进行中和反应,若NaOH的加入量不够,反应体系呈酸性,由于磺酸比磺酸钠溶解度小得多,产品也会产生浑浊现象。为确保液体洗涤剂产品的pH值到达碱性,NaOH与磺酸的中和反应一般应到达中性或近中性时再停止。
5.添加的洗涤助剂未在体系中充分溶解,使助剂在体系中分离出来而发生浑浊向已溶解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粉状助剂时,应先用少量的温水将助剂溶解,再倒入已溶解好的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将混合物进行充分搅拌,直至助剂完全溶解。当固体助剂的使用量较大时,通常需要加入一些助溶剂帮助溶解。常用的助溶剂有:对甲苯磺酸钠、二甲苯磺酸钠、异丙苯磺酸钠、尿素等。尿素是便宜的增溶剂,但使用尿素时,液体洗涤剂的pH值不能太高,一般在5.5~8.5,pH过高时,尿素很易分解,释放出氨,不但影响增溶效果,也影响产品气味。一些增溶剂会降低体系的粘度,添加时要控制好数量。在液体洗涤剂中,助剂的添加量不要过大,加入后要反复搅拌,充分混合。
6.生产用水未经离子交换器处理。水在液体洗涤剂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在60%~80%生产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自然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杂质,如细菌及Ca2+、Mg2+等,这些杂质会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质量。液体洗涤剂的生产用水一般要考虑对水进行过滤和软化处理,常用的有离子交换器树脂处理法、蒸馏法或电渗析法。若使用未经过离子交换器的树脂处理的水,则应加入螯合剂,常用的是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钾。这些聚磷酸盐成本低,螯合能力强。
随着无磷趋势的发展,也使用一些无磷螯合剂,如柠檬酸钠、EDTA、聚丙烯酸钠等。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水质差别很大,螯合剂的加入量随水的硬度、水的用量以及螯合剂的性能而定。在加料顺序上若先投入耐硬水的表面活性剂,再投入不耐硬水的表面活性剂,也可防止产品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生浑浊和分层现象。
1.无机增稠剂加入量过多。液体洗涤剂中常用无机盐调
节产品粘度,例如氯化钠(NaCl)等。当无机盐的加入量过多时,产品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分层现象,这是由于无机盐不能在液体中完全溶解而析出所引起。
2.当体系中含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时,在加入无机盐进行增稠时,会降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使产品分层。这时可加入少量亲水性强、溶解度大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来增溶。例如,加入丙基氧化胺或少量月桂氧化胺等物质。当液体洗涤剂产品中浓度较高或成分较多时,为提高各配伍组份的相溶性,防止产品分层,可选择性的加入一些增溶剂。
3.在表面活性剂的体系中,当十二烷基苯磺酸(LAS)的用液体洗涤剂因使用方便、产品更新换代快而发展迅速。液体洗涤剂虽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易控制产量、节约能源等优点,但它不如固体产品质量稳定和容易保存,若生产过程中不严格控制好关键的质量控制点,产品质量就难以保证。
4.与生产过程中的加料顺序、比例、温度、工艺有关。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对原料的比例、
浓度、加料顺序、投料方式、温度、生产工艺等进行严格控制,使各批次产品具有再现性和稳定性。十二烷基苯磺酸和AES是液体洗涤剂中常用的两种表面活性剂,二者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操作:(1)反应LAS的
加水比例,中和时磺酸时加水量在一般控制在50%~60%;
(2)反应LAS的温度,反应温度不要超过50℃;(3)溶解AES时,应将AES慢慢加入水中溶解,而不是反之。若先倒入AES原料后,再加水溶解AES,就会形成凝胶物质而难以溶解;(4)AES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在操作中应控制温度不要过高,一般以不超过40度为宜。不少人认为,温度越高越利于AES溶解,这是不对的;(5)对于含有AES的配方,若总活化物较高(接近30%)时,应先将其他表面活性剂及增溶剂先溶解后,再倒入AES溶解。
产品变质、变臭、变稀是防腐环节不利所产生的问题,以下是原因分析及生产控制对策:
1.防腐剂的加入量不够。一般浓度较高的产品防腐剂的加入量可少些,浓度较低的产品,防腐剂加入量应高些。
2.防腐剂的添加时间过晚。防腐剂只能在产品尚未发生腐败时起作用,一旦发生因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再加入就不起作用。而大多数防腐剂需要在产品冷却后才能加入,因此,在新生产的产品尚未添加防腐剂的这段时间中,要注意避免人为的带入细菌的交叉感染造成产品腐败。
3.生产环境受到细菌污染。液体洗涤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一直与水打交道,环境通常较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持环境的通风和干燥,并经常对生产环境经常进行消毒灭菌;成品库房要注意防尘、防潮、防虫、防鼠等;生产环境和灌装间需要配制紫外灯等环境消毒装置;工作人员应遵守卫生管理条例,防止不洁物污染产品带入生产车间,直接从事生产与灌装的人员必须具备健康证;生产设备与产品接口处,例如进水口、放料口等要经常清洗和消毒灭菌。
4.盛装洗涤剂产品的容器受到了细菌污染。盛装容器应确保洁净和无污染后再使用。
5.生产用水必须经过过滤或杀菌处理,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使用。对水处理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虽然液体洗涤剂制品的粘稠度对洗涤剂的性能并无多大影响,但对产品的外观却有很大影响,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看重粘稠度这个感官指标。所以,液体洗涤剂产品在适当的活化物含量下,通常都要求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具有一定粘度的产品对于运输和使用都比较关心方便。
液体洗涤剂制品的增稠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原料体系增稠的方法不同,不同的浓度、不同的温度下增稠剂的用量不同。当产品中活化物含量较高时(例如>30%),一般不需要增稠,当产品中活化物较低时,通常需要对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增稠。
常用的增稠剂方法主要有两种:
1.添加增稠剂法。使用较多的增稠剂主要有无机盐和某些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无机盐有氯化钠(NaCl)、氯化胺(NH4Cl)、硫酸钠(Na2SO4)等。其中氯化钠常用,用量一般1%~4%,具体用量随表面活性剂种类、含量以及温度的不同而变化,尤其是与LAS、AES、6501的用量及其原料中杂质盐的含量有关。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每批原料的pH值及原料中含盐量都不不完全相同,因此增稠剂的加入数量必须通过小规模试验来确定。当液体洗涤剂配方中LAS的用量较大时,更应要控制好氯化钠的用量,否则产品易发生浑浊现象。此外,作为多功能助剂,柠檬酸钠也有一定的增稠作用。
不少表面活性剂也具有增稠作用。目前大多数液体洗涤剂都含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醇酰胺,它不但可以控制产品的粘度,还兼有发泡和稳泡作用。在以LAS、AES为主的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加入少量的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CAB)配伍使用时,只需加入少量的无机盐增稠剂就可迅速提高产品的粘稠度。
近几年,随者液体洗涤产品消费数量的迅速增加,市场上出现了品种繁多的增稠剂。在使用这些增稠剂时,应先通过小试试验先了解其增稠效果、对洗涤效果、保存时间等的影响,确定合适的使用量后,再推广到大生产中批量使用。
2.调整生产工艺法。通过对生产工艺的调整,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液体洗涤剂产品的粘稠度。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生产含有磺酸的洗涤产品都是先用磺酸与烧碱进行中和反应后,再加入其他表面活性剂。但近些年不少厂家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先将几种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用水充分溶解后,再与烧碱进行反应,在原料的加入量相同的情况下,制得的洗涤剂粘度较高。另外,在与磺酸烧碱的反应中,若反应的温度和反应速度控制适当,也能使产品的粘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都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反复摸索、比较,才能寻找出佳工艺控制点。